佛事功德回向干什么?
作者: formermaster/發布時間2022-03-18 12:12:51/點擊5180℃
導讀一即無...
Tips: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一即無盡。《無量義經》有這樣一句話:“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如果突破點就是在當下,那么當下怎么辦呢?當下的能與所,即能痛和所痛。如果把它弄通了,明白無自性,那么我們馬上就通透了。一經通,經經通,所以怎么樣?雖然我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是我們可以回向,也可以隨喜。普賢菩薩十大愿王的第十是:普皆回向。我們的佛事功德,都要回向,回向干什么?1、回事向理
事相上微不足道、無比簡單,但是回事向理,我們不再執著,通透了,一切法都是佛法。大家想一想:就是當我們拜一尊佛時,此時等于拜了無量的佛。此時,這個事和理就圓融了。2、回因向果
我們現在是因地,如果現在發菩提心,成就所有眾生,那么就是果地:因上努力,果上隨緣。因和果,是可以變換的,從來不是定法,只是改變不易。3、回自向他
我們可以幫助別人而不是自私自利,如此就打破和走出了自我的局限和困擾。4、回小向大
因為發菩提心,我們將不再強調“我自己要了生脫死”。大乘佛法就是:我要度脫所有的眾生成佛,乃至我不成佛也要讓眾生成佛,我不解脫也要讓眾生解脫……這是何等的氣魄!小乘人說:“我只是自己要解脫。”當然,小乘人確實可以解脫。我們現在自己也沒有解脫,對于眾生更難發起菩提心,乃至于最后變得迷茫。要知道:幫助眾生,正是在成就我們自己!這是需要我們深刻思考的。 可見,無論回向也好,正見也好,都讓我們感悟到,我們的下手處是當下,是本地風光,只是訓練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是根本,幫助別人是方便。這是自己修行的下手處,可以歷事煉心,從中訓練我們不執著的擔當。因為菩薩從初發心就是學習無所得。 “一無所有”,“一無所有”……有一首歌就是這樣唱的,這就是歌詞,這首歌唱到最后還是“一無所有”。我們的生命真相:其實真的就是一無所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感覺很滄桑、很悲涼,但是很慶幸。人本孤獨來,常做孤獨想,終作孤獨去,應該是一無所有的自在解脫。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朝夕網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