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死亡之蟲疑真實存在 探險家遠赴蒙古戈壁追尋神秘腸蟲(2)
三、探險家遠赴蒙古大漠追尋神秘腸蟲
捷克探險家伊凡·麥克勒是探尋“死亡之蟲”的權威專家,他早在1990年和1992年分別兩次來到蒙古尋找“死亡之蟲”的蹤跡,盡管前兩次探險并未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但是他已被“死亡之蟲”的神秘感深深吸引。今年夏天,麥克勒將再次來到蒙古實現自己的探索心愿,這次他將有備而來。
他的計劃是乘坐超輕型飛機低空飛行在蒙古戈壁,進而有效地擴大探索范圍,他希望通過這種方法發現躺在沙丘上曬太陽的“死亡之蟲”,將“死亡之蟲”具體的生活習性和特點記錄下來,填補蒙古當地人有關“死亡之蟲”不詳實的資料。依據前兩次探尋經驗,麥克勒編寫了一份具有實用價值的“情報資料”,是陸續前來探索“死亡之蟲”的科學家和獵人們的必讀信息。
麥克勒在這份資料中指出,外形像香腸的“死亡之蟲”體長為0.5米,如同男性胳膊一般粗細,類似于牛體內的腸蟲。它的尾端很短,就像是被刀切斷一樣,尾端不是錐形。由于“死亡之蟲”的眼睛、鼻孔和嘴的形狀很模糊,讓目擊者乍一看無法具體辨識其頭部和尾部。它整體呈暗紅色,與血液、意大利臘腸的顏色十分接近。“死亡之蟲”的爬行方式十分古怪,它要么向前滾動著身體,要么將身體傾向一側蠕動前進。
“死亡之蟲”生活在荒無人煙的沙丘之下或炎熱的戈壁山谷之中,通常目擊者看到“死亡之蟲”都是在每年天氣最炎熱的6月和7月。其他的時間它會鉆進沙丘中過著冬眠般的生活,除非戈壁沙漠喜逢降雨,“死亡之蟲”會鉆出沙丘沐浴戈壁難得的清新濕潤。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可想而知,可以再沙漠這樣如此惡劣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動物,一定不會是溫順的。所以“死亡之蟲”也許真的可能猶如傳說中的那樣可怕。不過在這些探險家的積極尋找中,一定會很快找到“死亡之蟲?的蹤跡。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