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丹霞地貌是近年來最火的一個旅游景區,位于我國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從觀景臺俯視整個丹霞地貌,你會看到一個壯觀的景象,大地被漂染成五顏六色,看上去非常的震撼。說到這里或許很多人會問: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看了丹霞地貌,你會不由得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么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人力無意的開采,在加上大自然的無心雕琢,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神奇景象。丹霞地貌的神奇景觀,吸引著世界各國的游客慕名前往。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關于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簡單地說就是丹霞地貌是由紅色砂礫巖在水作用下,沿垂直節理面不斷侵蝕、搬運、磨蝕、風化后形成的一種獨特的地貌類型。
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丹霞地貌形成的基礎就是有紅層的存在,紅層地貌中所謂“紅層”是指:在中生代侏羅紀至新生代第四紀沉積形成的紅色巖系,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
而水平構造地貌是指:由產狀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紀厚層紅色砂礫巖為主,組成的平坦高地,受強烈侵蝕分割、溶蝕和重力崩塌等綜合作用,而造成平頂、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狀地形。
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
丹霞地貌發育始于第三紀晚期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這次運動使部分紅色地層發生傾斜和舒緩褶曲,并使紅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區。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處集中,沿巖層垂直節理進行侵蝕,形成兩壁直立的深溝,稱為巷谷。
巷谷崖麓的崩積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時,形成坡度較緩的崩積錐。隨著溝壁的崩塌后退,崩積錐不斷向上增長,覆蓋基巖面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崩積錐下部基巖形成一個和崩積錐傾斜方向一致的緩坡。
崖面的崩塌后退還使山頂面范圍逐漸縮小,形成堡狀殘峰、石墻或石柱等地貌。隨著進一步的侵蝕,殘峰、石墻和石柱也將消失,形成緩坡丘陵,這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關于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現在大家知道了吧!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