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是怎么形成的 經過136億年才變成現在模樣/還在繼續演化
人們常常眺望夜空,發現里面布滿了茫茫多的星星,這些星星就和太陽一樣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恒星,有的網友常會思考,銀河系是由什么組成的?銀河系是怎么形成的呢?盡管人類無法到達銀河系的中心或者邊緣,但是關于它的形成和結構還是做過很詳細的研究的。
銀河系是怎么形成的
科學家根據觀察數據計算出銀河系是在136億年前形成的,我們把這個時候的銀河系當做是0歲。在銀河系剛剛出現的時候,它是由脈沖星經過演化之后形成超核,然后在宇宙中出現,并且雙極輻射沖入到太空中。朝夕網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經過40億年的演變,銀河系在40億歲的時候,超核雙極輻射會分離出雙極噴流,從而演化出原始的星云,這些星云就在超核的赤道附近公轉,最終形成了銀圈,但是它離我們現在的銀河系還有很大的差別,此后銀河系是怎么形成的呢?答案是銀圈繼續演化。
出現銀圈之后,銀河系在經過13億年的演化,也就是在53億歲的時候形成了銀臂,它是由雙極噴流持續的增強,以及光圈對超核極性場屏蔽作用的增強而共同導致的,讓部分原始幸運從銀圈中分離出來,從而形成了銀臂。
銀臂不斷的增長,而且超核雙極噴流還在增強,于是銀環中的原始星云開始出現分支,我們的太陽系就在銀河系89億歲的時候,從銀環掠過而進入到銀臂中。此時的銀河系還在繼續演化,慢慢的形成了現在的兩大懸臂,并且還出現分叉,才最終形成了現在銀河系的樣子。
銀河系是由什么組成的
科學家將銀河系的結構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銀盤、銀暈、銀冕,其中銀河系的中心就在銀盤中。所謂銀盤是指銀河系中物質密集的部分所形成的一個圓盤,它包含恒星、氣體等等,在銀盤中有旋臂,我們的太陽系就在兩個旋臂之中。
在銀盤之外就是銀暈,它是一個球狀分布的結構,范圍雖然比銀盤要大很多,直徑是98000光年,但是物質的密度要比銀盤小,里面的恒星數量較少,密度也不如銀盤,主要分布著一些球狀的星團,這些星團由很多老年的恒星組成。
在銀暈的外面,還有銀冕,它的大致形狀也是球形,越靠近邊緣會變得越薄,里面含有大射電輻射的區域,在銀冕中是沒有恒星的,里面的一些氣體來自于星系的噴泉,這些氣體會逐漸的冷卻,然后會因為引力的作用而進入星系的盤內。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