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遭遇“宮刑”之謎
司馬遷遭遇“宮刑”之謎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出身于一個官宦之家,從小飽讀詩書,滿腹珠璣,撰寫了名揚千古的《史記》。就是如此才華橫溢的人,卻被漢武帝處以了宮刑(割去了男性外生殖器)。漢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為何如此不愛惜人才,為何如此殘忍地剝奪了司馬遷延續家族血脈及人生快樂的權力呢?當時,漢武帝麾下有一員愛將,名叫李陵。李陵身材結實,騎射技藝高強,而且愛兵如子,頗得大家贊賞。漢武帝也頗喜歡這員悍將,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時,漢武帝命官為騎都尉的李陵負責押運糧草的任務。李陵向漢武帝建議說:“不如讓末將率兵五千,深人敵軍腹地,打他一個措手不及,讓敵軍心神大亂之后,再命我主力圍而殲之,定能大捷。”漢武帝大喜,同意了李陵的計策。在天漢二年九月(前99),李陵率五千步卒從居延出發,一路上馬不停蹄,直接插人了匈奴境內的心臟地帶。在浚稽山一帶,李陵與匈奴的主力交火,李陵的奇兵勇猛無畏,把3萬匈奴騎兵殺得四處逃竄。匈奴首領單于以為遇到了大隊人馬,趕忙派人四下搬援兵。李陵機動靈活,與匈奴兵展開游擊戰術,幾日下來,便殲滅了單于精銳3000余名。就在勝利曙光初見之前,李陵的一個部下被俘,供出了李陵僅有5000兵馬,單于得知后,調動了8萬兵馬圍住了李陵,李陵在彈盡糧絕之際,被單于俘獲。漢武帝得知李陵巳被單于俘降后,龍顏大怒,當即庭議李陵之罪。有些見風使舵的大E見皇帝氣得面色通紅,便齊聲斥責李陵叛國之罪當誅。時任太史令的司馬遷為人耿介不阿,見大臣們落井下石,很是不忿,他出庭奏道:“以臣看,李陵不僅罪不當誅,而且應該褒揚。他以區區5000人馬,插人匈奴心臟,把單于的8萬大軍打得魂飛膽破,這是何等的英勇!如果我們的援軍早點到達的話,說不定早已凱旋了。李陵對圣上忠心耿耿,他既然不肯以死名節,定是想來日將功贖罪以報圣恩。”司馬遷的話中肯公允,有理有據,但盛怒中的漢武帝不僅不采納司馬遷的諫言,而且以蠱惑誣罔之罪名,將司馬遷押人了大牢。司馬遷因拿不出贖“罪”的錢,只好忍辱被處以宮刑。司馬遷在經歷了痛不欲生的宮刑之后,他迅速地從生理及心理的巨大痛楚中走了出來,繼續以堅靭不拔的意志創作《史記》。《史記》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著作之一,全書共130篇,50余萬字,時序自五帝起,至漢武帝太初止,囊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法律、文學、科技等諸多范圍,以紀傳為干,創立了史書的嶄新體裁,對后世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在中國封建統治時期,世人極為重視子嗣延續,宮刑能讓人斷子絕孫,這在當時而言,受刑人在飽嘗肉體的痛楚之余,更要承擔巨大的社會壓力與羞辱。而司馬遷卻以一個刑余之身,撰寫出了萬世不朽之作《史記》,如沒有一顆堅強的心和一付寬闊的胸襟是難以想像的。而司馬遷也正是具備了這些優秀的品質,他及他的《史記》也因此而萬古流芳。
朝夕網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