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數字給大眾編制的假象
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10個數字給大眾編制的假象”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10.一個椰子引發的血案
也許你聽說過這個在城里流傳的論斷:被掉下來的椰子砸死的人是受鯊魚攻擊而死的人的15倍。也許一開始你并沒有相信,但通常會有統計數字支撐著這個論斷。至少,如果你不懂數據外推法(審校注:根據過去和現在的發展趨勢推斷未來,把低精度近似值加工到高精度的近似值的一類方法的總稱),它似乎就是真的。
椰子不像鯊魚能殺那么多人,但在這個地方它們殺的人卻占很大比例:新幾內亞的巴布亞省醫院。彼得·巴斯博士(Dr.PeterBarss)1984年在創傷雜志上發表的一篇論文開創了整個椰子神話,當時他在論文中記錄到四年內有2.5%的就診者是被掉下來的椰子砸傷的。
問題出在哪?2002年5月,知名鯊魚研究員喬治·伯吉斯(GeorgeBurgess)用這一數據進行外推,計算世界其他地方的情況——只有世界各地的棕櫚樹都跟新幾內亞一樣多,這才有意義。盡管如此,這種言論還是遇到了困境。伯吉斯的研究經常被引用,用來證明“掉下來的椰子殺死的人是鯊魚的15倍”,盡管這個“事實”是錯誤的。
巴斯博士對公眾的反應是怎么想的?他很嚴肅。“要是你每天都在治療這些傷者的話,這就一點都不好笑。”他這樣告訴加拿大醫學協會。當然,他也沒錯。一個椰子平均重2公斤,如果從25米高的地方掉下來,將形成高達1000公斤的沖擊力。
9.金發碧眼者行將滅絕天生金發的人將在200年內從地球上消失。據BBC在2002年出版的虛構紀實作品,金發碧眼的人“已成一種瀕危物種,將于2202年滅絕。”許多其他出版物提出了同樣的觀點,包括《星期日泰晤士報》(TheSundayTimes)。他們稱這“最后一位天生金發者可能將2202年在芬蘭出生。”
但這根本就是一個惡作劇,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不得不做出解釋。他們在澄清事實時的冷幽默不容錯過:
“針對最近的媒體報道……我們希望澄清,世衛組織從未有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此外,據我們了解,世衛組織也沒有發布預測“天生的金發者很可能在2202年滅絕”的報告。……我們也不清楚未來金發者還會不會存在”
8.統計可以創造“人們最想要的畫”1994年,馬蒂拉-基利投票公司(Marttila&Kiley)收集了一些統計數據以確定美國人最渴望在畫作里看到什么。約66%人偏好“緩和的曲線”而不是“尖銳的筆觸”,大約33%的人想看秋季的繪畫,而只有15%想看冬天。高達88%的人選擇戶外場景而不是室內。
這項調查是兩個俄裔美國畫家維塔利·科馬爾(VitalyKomar)和阿萊士·梅拉米德(AlexMelamid)發起。他們還要去俄羅斯、中國、意大利和其他10個國家探尋人們最想要——和最不想要的——畫作是什么樣的。
畫家們沒有發表他們對數據的解釋和說明。但一些調查數據產生了混亂的結果。例如,藍色分別以44%和19%的比例當選美國投票者“最喜歡的顏色”和“第二喜歡的顏色”。這潛在地復雜化了一個問題:藍色在畫作中應該占多少比例。
鑒于科馬爾與梅拉米德尚未成為國際知名的畫家,他們對這種數據的依賴程度似乎還不足以自圓其說。正如藝術家喬納森·濟慈(JonathanKeats)評論的:“如果這是美國人最想要的畫,試想在總統和國會看來,你會希望通過什么法律。”
7.2156年,女人將比男人跑得快2004年,經過同行評議并且廣受尊重的《自然》(Nature)雜志在一篇文章中問道,“女性會在2156年超越男性嗎?”雜志社這項研究的數據主要來自1900年至今奧運會100米短跑賽。牛津大學的安得烈·泰特姆(AndrewTatem)做了原始數據分析。
根據數據趨勢,女性的100米記錄在慢慢趕超男性。根據統計預計,這一趨勢表明在2156年奧運會上女性可能比男性短跑速度更快,誤差界限(審校注:誤差界限越大,可靠性越低)為724年。文章標題沒有體現誤差界限這一點。
然而,這些數據卻是一種誤導。據生理學家所言,這項研究忽視了睪酮和體重這兩種有利于男性的生理差異,它們可能會終結這個趨勢。一位生理學家甚至說這次分析“有根本性的缺陷”。
那么,究竟是什么引發了這種趨勢呢?或許是因為自二十世紀以來醫療衛生不斷發展,對運動員的影響已經超過其性別影響。即使如此,性別差異造成的影響即使小一點,也會繼續存在。但常識告訴我們要拒絕這種分析。很顯然,并不是所有的趨勢都將永遠繼續下去。否則,再有一千年,女運動員的速度就能達到光速了。
6.50%家庭婚姻破裂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1970年代,美國離婚率達到頂峰,此后一直在下降。不過,民眾們并不這么認為,大多數拒絕婚姻的人仍然堅持單身,官方數據支持他們認為道德滑坡的信念(至少在婚姻層面上):50%的婚姻以離婚告終。
據《紐約時報》記者塔拉·帕克·波普所言:這個統計的確切起源“朦朧不清”。事實上,她寫了一大篇有關婚姻的文章來揭穿這個神話。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進入大學和推遲結婚,因此這些數據并不準確。許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影響離婚率——新《離婚法》人為地提高了數據來改變社會標準。所不幸的是,并沒有明確的離婚數據存在。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離婚率并不接近50%。
塔拉·帕克·波普說:“這個百分比強大的力量很可能來自于其‘政治上的瑞士軍刀’似的地位。”社會保守派認為它代表了傳統婚姻的衰落,而自由主義者可能利用它來為單身母親爭取更多支持和幫助。
5.底特律5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2013年,底特律一個有爭議的論斷重新浮出水面:超過50%的人口是文盲。這種說法在2011年也出現過,被各家新聞媒體競相報道,包括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福克斯、《赫芬頓郵報》。當時,這一結論來自一項“新”研究,借用了更早的研究分析,而這些分析使用的數據更老。
真正的來源是什么?1993年在全國調查了26000人。
在1998年國家文化研究所進行數據分析的時候,這些數據已經經過五年了。然而,這個調查并沒有對底特律人的受教育情況做出可驗證的分析。
研究繪出的圖表表明底特律人功能性識字率為47%,但有一個重要的警告卻很少被提及。附錄A表明“并沒有直接有效的證據證明用這個模型對國會選區或城市、城鎮、地方人口普查區域進行預測的有效性”,“謹慎一些是必要的。”所以這個模型對國家來說有效,但還沒有被證實對城市有效。
根據國家教育統計中心提供的最新信息,底特律人受教育水平跟縣級區域一致。根據2003年的數據,在密歇根州韋恩縣,那些缺乏“基本的散文讀寫技能”的人達到了12%。
數據推演總是有風險的。但媒體如此熱衷于底特律人的文化程度,暗示出過期數據的影響可以持續多么久。最終,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更多地展現出記者對數據理解存在很多問題,而不是底特律人文化素養多低。
4.墮胎更易讓女性得乳腺癌1996年喬爾·布林德統計分析顯示:女人墮胎后得乳腺癌的機會會增加30%。2003年女權主義展開一次學習運動,其中提出:德克薩斯州從事節育醫務人員必須告訴墮胎者,墮胎之后更容易得乳腺癌的信息。然而,這一信息卻是有誤導性的信息。
誤導性存在于,這個結論混淆了關聯性和因果性的不同。如果患乳腺癌的人和墮胎的人數量上有聯系,即使程度輕微,那么也只能說是“聯系”,而不是墮胎“造成”乳腺癌。
有數理統計和科學說明這一點。同時常識也發揮作用了。在強烈反對墮胎的地區,大多數婦女在調查時不會承認自己墮過胎。這種現象在不反對墮胎的區域也可能發生。墮胎是一件極隱私的事。為什么要冒著泄露隱私或者給自己形象抹黑的風險告訴統計機構實情?
此外,如果這些數據是從一部分女人,比如只從患有乳腺癌的女人中提取這些數據,結果就會與總的情況大不一樣。因為身患乳腺癌的女人會比起沒有患這種病的女人更容易承認自己有墮胎經歷,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的醫療史。不過這個因果關系也無從考證。
但是得乳腺癌的女人對自己是否墮胎的事情越誠實,也就說明沒有患乳腺癌的女人是否有墮胎史的數據越難收集。所以我們并不能確切知道有多少墮過胎的婦女沒有得乳腺癌。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布林德是先得出結論之后再進行調查研究的。《科學新聞》(ScienceNews)拒絕刊登他的信件,因為其中有些觀點與雜志社有關懷孕和乳腺癌的一篇研究文章不一致,他本可以采取另一種做法的。
在基督教出版物《世界》里布林德是這樣說的:“我意識到了墮胎會提升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但是《科學新聞》掩蓋了這個事實。現在必須有人站出來揭露這個事實,因為有很多女人正蒙受這樣的傷害,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
布林德公開研究成果兩年以后,另一項研究發現墮胎“不會額外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此外,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2003年研究會否定了“墮胎女性更容易得乳腺癌”這一結論。
3.一個男人平均睡過7個女人1999到2002年,國家衛生統計中心(NationalCenterforHealthStatistics)收集了美國男女性伴侶數量的數據。結果顯示,每個男人平均有7個性伴侶而每個女人有4個。
這是數據導致的另一個假象。
一般來說,男性會希望自己看起來有豐富的性歷史,而女性則希望自己看起來很純潔,性歷史能少則少。可惜,他們的歷史可能與此并不相符;無論什么時候接受調查,他們都不會如實回答這類問題。
最終,兩性固有的刻板形象不斷延續下去。為了適應這個社會,很多人選擇說謊,這些虛假的數據描繪出一個不存在的世界,而人人卻在迎合這個想象的世界。
為了得到更加真實的數據,一些調查員用測謊儀來對實驗者進行實驗。接受實驗的人并不知道這些測謊儀其實也不那么有效。面對這個可能測試出他們誠實與否的機器,他們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答案。最終得出的結果是男女的性伴侶數是一樣的。
2.百慕大魔鬼三角
百慕大魔鬼三角的傳說可稱得上是一個著名的陰謀論,使人感覺真實生活變得迷霧重重。每當一艘船或一架飛機在大西洋的這片區域消失不見,都會出現這種謠言,把這些事件歸結為是百慕大三角的某種超自然力量有意破壞過往運輸。
據某些網站稱,這種力量在22年間吞食了11架失蹤的飛機。那這份可怕的數據是如何得來的呢?其實根本是子虛烏有。
根據BBC報道,2013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百慕大三角甚至沒有進入“十大航運事故或失蹤高發地帶”的名單。船只和飛機在世界各處失事,但是發生在百慕大以外區域的事件卻被這個理論的支持者有意忽略了。
在接受《花花公子》采訪時,卡爾·薩根(CarlSagan)這樣解釋此謬誤:“與世界上其他運輸繁忙的地方相比,在這里失事的飛機和船只就更多了?答案是否定的。為什么總有飛機和船只失蹤呢?因為它們會沉于水下。要是我們的火車開始失蹤了,那我們是否會有一個‘德盧斯三角’吞食火車呢,這可就有意思了。”
1.喬·麥卡錫的名單在1950年2月9日,美國參議院喬·麥卡錫(JoeMcCarthy)宣稱美國政府“徹底被共黨分子滲透”。他偽造了證據:一份名單,上面有205名隱藏在美國政府里的共黨成員。不過他并沒有給出確切的名字,只是拿數字做文章。
而這數字還是變動的。且不說對他的負面報道,他一開始聲稱名單上有57人。在2月20日他又折中了一下,改口說潛在有“81個不忠誠的隱患”。很顯然,麥卡錫沒能一次性杜撰出這些數字來。1947年的調查對國務院108位職員進行了專項調查,他們的忠誠度備受懷疑。至1948年,僅有57人仍受雇于國務院。
我們可以試想是這份調查洗清了這57人的冤屈,也可以像麥卡錫一樣說他們是“政府承認的員”。“81人”這個數據正是從這份有關108人的調查中得出的。與此同時,另一份1946年呈遞給國會的報告得出共有205個共黨分子,那份報告證實284個有潛在安全隱患的人員已被裁79人。
美國政府加緊防御,匆忙要求麥卡錫坐實他的數字來源。麥卡錫卻絲毫不在意這件事。他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不回應指控,畢竟我才是控方。”
他的名單影響如此重大,以至于這種效應形成了一個專有名詞“麥卡錫主義”,專用于指制造冤假錯案的慣用做法。麥卡錫作為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也告訴了我們數字可以怎樣被濫用。他只是隨意扔給擔驚受怕的大眾幾個數字就使他們恐懼起來,并引起一場政治迫害。
以上就是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10個數字給大眾編制的假象”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