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來了怎么辦?這些急救物品必不可少 防震避震常識
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地震來了怎么辦?這些急救物品必不可少防震避震常識”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北京時間8月8日21時19分,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距九寨溝縣39公里、距松潘縣66公里、距舟曲縣83公里、距若爾蓋縣90公里,距隴南市105公里,距成都市285公里。截至8月9日上午9點30分,九寨溝7.0級地震已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傷
沉痛之余我們無法不強烈反思,大地震來了,我們該怎么辦?在這之前,我們應該做好什么樣的防范準備?物資儲備為突發狀況準備趁手的應急物品:水、食品、應急燈及備用電池、急救箱和急救手冊、棉衣、手電筒、便攜式收音機、滅火器、衛生用品、口哨等等。
家庭自備地震急救包
地震急救包以生存、自救互救、逃生,生活為主題,不僅可以用作地震,當家庭戶外旅行時也是必備產品。當發生地震時,如果無法逃離到戶外,那么不如把地震急救包找到,以便自救之需。一個家庭中的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急救包,并且在家里和工作/學習的地方都準備好。最好的方式是把急救包放在離門比較近的地方,并且每年至少進行兩次更新(如過期食物、水、藥品和電池)。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每年春秋要記得調整夏令時時間,家里有寵物的家庭也需要在急救包中給它們儲存足夠的食物和水。一般來說,能夠供給72小時的急救包是必要的。
一、地震常識
地震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表震動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和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緣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震源地球內部發生地震時振動的發源地。通常指地震發生時,地下巖石最先開始斷裂、錯動并激發地震波的地方。
震級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級劃分,與地震釋放出來的能量多少相關。一個地震只有一個震級。
烈度某一地區地面和各類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響破壞的強弱程度。一次地震對不同的地區可產生不同的烈度。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點,即地面上與震源正對著的地方。
極震區一次地震破壞或影響最重的區域。極震區的幾何中心稱宏觀震中。
主震有成因聯系的地震序列中,震級最大的一次地震。
余震有成因聯系的地震序列中,發生在主震以后的所有地震。
二、中國地震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最多的國家之一
中國是世界上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我國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5個地區23條地震帶上。臺灣位于太平洋地震帶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位于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其他省處于相關地震帶上。
1、臺灣省及附近海域
2、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南部和云南中西部。
3、西北地區:主要是甘肅河西走廊、清海、寧夏、天山南北路一帶。
4、華北地區:主要是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渤海灣。
5、東南沿海:廣東、福建。
我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大陸地震占世界大陸地震的1∕3,地震較多的省(區)依次是臺灣、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我國地震活動的基本特點
地震頻次高、強度大、分布廣、震源淺。
我國平均每年發生:
5級以上地震30次
6級以上地震6次
歷史記載全球死亡超過20萬人的地震有7次,其中中國有4次。
1303年山西洪洞8級死亡20萬人
1556年陜西華縣8級死亡83萬人(歷史之最)
1920年寧夏海原8.6級死亡23.4萬人
1976年河北唐山7.8級死亡24.2萬人
20世紀以來,全球因地震死亡160萬人,而我國約60萬人,占全球的40%。我國地震死亡人數占各類自然災害死亡總人數的1/2以上。
三、貴州地震
貴州位于我國南北地震帶南段的東側,地震活動的頻度和強度總體處于全國中等水平。貴州地震活動具有震級小、震源淺、烈度高、震感強的特征。此外,我省礦山、水庫誘發地震和巖溶塌陷地震時有發生,隨著經濟發展和工程建設活動的增加,此類地震將更加頻繁和活躍。
貴州全省國土面積的60%位于地震基本烈度6度以上,有29個縣(市、區、特區)為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我區德江縣為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貴陽市2006年被劃為全國11個重點監視防御城市之一。
貴州具有發生6級以上地震的地震地質構造背景。從有地震記載的1308年至今,貴州境內共發生4.7級以上破壞性地震34次。貴州境內發生過3次6級左右地震,它們是:1819年發生在貴定縣的6.0級地震,1875年發生在羅甸縣的6.5級地震和1948年發生在威寧縣的5.8級地震(震中烈度都達8度強)。“5.12”汶川特大地震以來,我省共記錄發生地震1118次,其中M3.0級以上地震22次。地震造成經濟損失18632萬元。2009年1月17日和3月22日威寧縣發生兩次4.0級以上地震,受災人口達282750人次,損壞房屋8649間,緊急轉移安置人口19311人次。
貴州特殊地震地質背景容易引起“小震致災”的現象。2010年1月17日關嶺、貞豐和鎮寧交界處得3.4級地震,誘發巖崩(山體滾石)次生災害造成6人死亡9人受傷,就是典型的實例。
2011年元月至4月26日止
2011年4月15日03:44貴州金沙2.1級
2011年3月14日01:57貴州貞豐1.7級
2011年2月6日07:00貴州長順1.6級
2011年2月6日02:54貴州晴隆2.3級
2011年1月27日22:16貴州長順1.6級
2011年1月15日15:39貴州威寧2.5級
2011年1月12日23:05貴州貞豐1.8級
2010年貴州較大的地震
2010年9月18日18:00貴州羅甸4.4級
2010年10月4日18:45貴州鎮寧、貞豐、關嶺三縣交界處4.2級
四、防震準備
1、民用住房的抗震能力取決于三個主要環節
是否達到了抗震設防的要求
是否按國家標準進行了抗震設計
是否按規范要求嚴格保證施工質量
2、自建房屋防震的要點
場地選擇要恰當。
地基要做牢做穩。
房屋布局要合理。
墻體要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
房屋聯結要牢固。
必須正確選址、專業設計、正規施工、確保施工質量,達到抗震要求。
3、合理放置家具物品
固定墻上的懸掛物,防止掉下來傷人。
清理門口、樓道雜物、保持暢通。
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傾倒砸傷人;
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存放在安全的地方。
陽臺護欄要清理,花盆、雜物拿下來。
五、地震自救互救知識
1、地震時,為防止此生災害的發生,城鎮居民首先要做的是:切斷電源、氣源、防止火災發生。
2、地震時,人員疏散應避開: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壓線、變壓器、陡山坡、河岸邊。
3、地震發生時,在家中如何進行個人防護: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是保障安全的關鍵。在家中要就地避險,不可貿然外逃,可選擇教安全的地方(如床下、桌子底下)躲避。
4、地震發生時,在室外如何進行個人防護:保持清醒冷靜頭腦,做出敏捷反應。
5、地震發生時,在工作崗位如何進行個人防護:在辦公室內趕緊藏在辦公桌下,震后迅速從樓梯迅速撤離,工廠上班的工人立即關閉機器,切斷電源。朝夕網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6、地震發生時,在公共場所如何進行工人防護:在公共場所,影劇院、體育館的演出或比賽要立即停止,觀眾躲在排椅下,組織觀眾分路疏散,穩定觀眾情緒,防止慌亂,擁擠,在上課的學生,迅速在課桌下躲避,地震停止時,在教師統一指揮下,迅速撤離教室,切忌擁擠。
7、“防御震災”的含義:是指為了減輕震災害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程序的緊急抗震救災和搶險行動。
8、各級政府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主要職能:決策、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
六、地震避險自救常識
1、發生有感地震應急行動的應急要點:
(1)發生有感地震后,室內人員在震發瞬間不知道地震強弱的情況下,應迅速按預先選定的教安全的室內避震點分頭躲避。
(2)震后快速撤到室外,注意收聽、收看電視臺、電視播放的有關新聞,做好防震準備。
(3)了解震情趨勢,不聽信、傳播謠言,確保社會穩定。
2、發生破壞性地震應急行動
(1)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級別較大地震時,如室外空曠,應迅速跑到屋外躲避,盡量避開高大建筑物、立交橋,遠離高壓線及化學、煤氣等工廠或設施;來不及跑時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堅固的家具旁,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塵、防煙。
(2)住在樓房的居民,應選擇廚房、衛生間等開間小的空間避震;也可以躲在內墻根、墻角、堅固的家具旁等容易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要遠離外墻、門窗和陽臺;不要使用電梯,更不能跳樓。
(3)盡快關閉電源、火源。
(4)正在教室上課、工作場所工作、公共場所所活動時,應迅速包頭、閉眼,在講臺、課桌、工作臺和辦公家具下邊等地方躲避。
3、地震時切忌驚慌
(1)不要跳樓
(2)要相互關愛
(3)人員密集場所不要擁擠
(4)學生要聽從指揮
七、地震時的自救四大常識
1、大地震時不要急
2、人多先找藏身處
3、遠離危險區
4、被埋要保存體力
5、在地震時的應急防震工作
以上就是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地震來了怎么辦?這些急救物品必不可少防震避震常識”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