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災難預兆 地震云
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解讀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災難預兆,地震云”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關于地震云,在我國古代就已經對其有所了解并記載于書中。但由于地震云對地震的預測準確性不高且沒有完善的理論知識支撐地震云的預測,所以現在只有中國、日本和印尼對地震云稍有研究,但中國民間卻對地震云有較強的興趣。
通過地震云預測地震的方位、時間和強度,在我國古已有之。早在17世紀中國古籍中就有“晝中或日落之后,天際晴朗,而有細云如一線,甚長,震兆也”的記載,1935年我國寧夏的隆德縣《重修隆德縣志》中記載有“天晴日暖,碧空清凈,忽見黑云如縷,婉如長蛇,橫臥天際,久而不散,勢必為地震”。
什么是地震云?地震云指的是非氣象學中云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云體?,F在國際上對于地震云的研究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由于沒有找到任何準確的證據證明地震云和地殼運動之間的聯系,所以全世界對于地震云的科學性還存在不可信的態度。目前只有中國,日本,印尼等部分民間愛好者對地震云進行探索。
輻射狀地震云圖片
中國研究地震云者也不乏其人,其中,沈陽軍區某部干部董振海尤突出。他從小就跟父親學會了看云識天的本領。1975年海城地震后,他開始看云測震,堅持不懈。1978年7月6日,他發現了地震云,指出9天內“地震可能發生在東南
沿?;蚺_灣一帶”,9天后臺灣果然發生了7.4級地震。
現在關于地震云的研究也是最近這十年的事情,其中以中國和日本處于領先地位。我國對地震云的研究始于1976年唐山大地震之后,成功的例證有十余個,日本利用地震云預報地震成功的例證有上百個。
地震云有時候出現在地震之前,也有出現在地震之后的。通常,我們把地震前出現的地震云叫“前兆云”或“震前云”;把地震后出現的地震云叫“震后云”。震前云與震后云都具有地震云的形態,但兩者是有區別的,主要區別:震前云的結構厚實,有力度。
多條地震云照片震后云的結構松散,無力度,給人的感覺是有形無實:即有地震云的外形,但沒有震前云的力度。震前云多出現在高空,震后云多出現在低空。當我們看見地震云時,首先要識別它是震前云還是震后云。
地震云的特點有五種:
1、地震云外形呈細長條帶狀,有時如一直線,有似飛機的尾跡;有時為輻射狀,數條地震云交于一點,如一把沒有扇面的扇骨鋪在空中;有時為干涉紋狀,形似人的兩排肋骨。
2、地震云邊界清晰,此點有別于傍晚出現的輻射狀高積云,也是幾條長條形云延長交于一點。朝夕網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3、地震云出現的時間以凌晨或傍晚居多。
4、地震云多為無端橫出。
5、地震云因色彩可怕而感到恐怖。
地震云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單條震云
為橫條狀的云,一般都是單條出現,條帶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這種云很像飛機飛過之后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云。一般預示著2周以后有地震。
多條震云
成平行或者放射狀的云,對于平行的多條云,又稱“排骨云”,現觀測多為本地地震;而現有觀點認為放射狀云的震中是其成弧指向的圓心。這兩種云一般預示著2~6天以后的地震。
單條地震云卷震云
垂直的像龍卷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云。
魚鱗地震云
由大塊云團在幾小時內形成的松散成魚鱗狀的云團,多與“多條震云”同時出現,云團深淺分明,現有觀點認為淺的一端為震中,預示著2~6天以后的地震。
多條地震云圖片團塊地震云
是地震時震中出現的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云。現有觀察記錄很少且認為定義為地震云較為牽強。
天裂云
一條長長的裂縫把整片云分割成兩大塊。其裂縫的形成:有一股突然出現的能量作用于云,把整片云一分為二,這股突然出現的能量直接或間接來自天裂云所對應的未來震中。力度強的天裂云對應較大或大級別地震,它是一種可信度高的地震云。
總的來說,由于對地震云的研究不足,對其認識不夠,所以導致現在對地震云的作用不是很了解,對地震云與地震之間的關系認識還不夠深,相信隨著對地震云的研究逐漸加深,我們會更好的將地震云運用到地震預測上。
以上就是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解讀隱藏在美麗外表下的災難預兆,地震云”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