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頓效應:波長的增量會隨著散射角不同有變化(物理現象)
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康普頓效應:波長的增量會隨著散射角不同有變化(物理現象)”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
康普頓效應是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在1923年研究x射線的時候,發現的一個全新現象,就是在散射光中不僅有原波長λ0的x光,同時還產生了波長λ>λ0的x光,而波長的增量還會隨著散射角的不同有變化,然后便將這種現象稱為是康普頓效應。如果用經典電磁理論來解釋這種效應,會很困難。康普頓從光子和電子碰撞的角度,用愛因斯坦的科學理論解釋了這一現象。
光電效應光電效應是物理學中一種重要的現象。指的是在高于某一頻率的電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質中的電子吸收能量并逸出而形成電流,即光生電。這一現象是1887年由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發現的,愛因斯坦給出了正確的解釋。科學家們在研究光電效應的過程中,物理學家對光子的量子性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這對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產生了重大影響。
哈奇森效應哈奇森效應指的是觸發零點能夠產生的奇妙現象。哈奇森是加拿大的業余物理愛好者,在一次實驗中,他的房間里堆滿了各種實驗儀器,出現了各種奇怪的現象:地面上的一根大鐵棒意外地飛了起來,在空中漂浮了一秒鐘,然后“砰”的一聲倒地。為了找出真相,哈奇森一遍又一遍地重復他的實驗,一個令人震驚的現象發生了,例如,木材、塑料、鋅等物體漂浮在空中,來回振蕩,形成漩渦并繼續上升。這也就是哈奇森效應。朝夕網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多普勒效應多普勒效應是物體輻射的波長由于波源和觀察者的相對運動而改變。在移動波源的前面,波具有壓縮狀態,波長變短,頻率變高,反之亦然。多普勒效應最早由多普勒于1842年提出,后來人們為紀念奧地利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克里斯蒂安·約翰·多普勒便將其命名為多普勒效應。
以上就是u3i3.com小編優優據網絡最新關于“康普頓效應:波長的增量會隨著散射角不同有變化(物理現象)”報道資料整理發布相關事件細節!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