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后唐“鄴都兵變”歷史事件介紹
發生背景
同光元年(923年),后唐滅后梁后,莊宗李存勖嫉賢害能,冷遇、猜忌宿將功臣,致上下離心。
四年二月,魏博(治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戍守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兵輪番(即換防)歸鎮,行至貝州(治今河北清河西),聞莊宗頒令就地屯駐,不準返鄴都,激起嘩變。
軍士皇甫暉乘人心浮動,劫殺指揮使楊仁晸,脅迫銀槍效節指揮使趙在禮為首,長驅南下,連破臨清(今河北臨西西)、永濟(今河北館陶東北)、館陶等州后,攻入鄴都,據城反唐。
事件經過
莊宗聞訊,先命歸德節度使元行欽(又名李紹榮)為鄴都行營招討撫使,率領3000(一說2000)騎兵前往招撫;同時發諸道兵繼進,以備鎮壓。元行欽至鄴都,撫戰兼施,以皇帝敕令招諭。
遭拒后,舉兵攻城,又遭鄴都兵頑強抗擊,久不能克,乃退兵城南,與鄴都相持待援。
莊宗因元行欽出討久無功,欲御駕親征,又恐京師有變,不得已,乃起用李嗣源,命其率侍衛親軍(號從馬直)出征。
李嗣源雖素遭猜忌,并無異志,奉詔即率親軍北上。三月初六,抵鄴都,營于城西。
初八夜,從馬直軍士張破敗突起,率眾嘩變,殺都將,焚營舍,劫持李嗣源,聲稱與城中兵合勢,擊退諸道兵,擁其稱帝河北。
初九,趙在禮領諸校出城迎拜李嗣源入鄴都。李嗣源假托收撫散兵,脫身出城,遣牙將張虔釗召元行欽共誅亂兵。元行欽疑其有詐,率步騎萬人棄甲而撤,誣奏李嗣源叛。
李嗣源乃至魏縣(今河北大名西北),收得鎮州(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兵5000人,馬2000匹,另成一軍。
后屢次遣使上表申訴,以明心跡,皆被元行欽阻遏。
為此,李嗣源疑懼不安,乃納部將石敬瑭回師攻取大梁之策,遣使征召齊州防御使李紹虔、泰寧節度使李紹欽、貝州刺史李紹英、北京右廂馬軍都指揮使安審通等,即得擁戴,遂揮師南下,直趨汴梁。
事件結果
莊宗聞變,令懷遠指揮使白從暉率騎兵扼守河陽橋(一曰河橋,今河南孟縣西南),以護衛京城;又出金帛賞賜諸軍,并親率軍趨汴梁,但為時已晚。
途中聞知李嗣源已入汴梁,即倉皇回逃,至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隨從士卒已散逃過半。
剛抵洛陽,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亦率所部兵嘩變,與京城駐軍展開混戰。
四月初一,莊宗率諸王及近衛騎兵出戰,中流矢而死。初三,李嗣源乘京城大亂,攻入洛陽,旋稱帝(是為后唐明宗),戰亂乃平。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