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旗主有多大的權力?
八旗制度的來歷
八旗制度是努爾哈赤所創,最初努爾哈赤只設置了正黃旗、真白旗、正藍旗和正紅旗四旗,后來隨著勢力的擴大,人馬也變得越來越多,為了便于管理,努爾哈赤又增設了鑲黃旗、鑲白旗、鑲藍旗和鑲紅旗,八旗就此確立。
這八旗制度其實就是沿襲于女真人原始狩獵的制度,改良而成。具體的意思,就是全民皆兵,旗人就是旗兵。這些旗人平時就是民,戰時則是兵。所有人都要聽從旗主的命令,可以說旗主在整個旗中,是最有權力的人。
包括旗中人的婚姻及各類糾紛,也都要由旗主來裁決,旗中子民的生活水平那也是由整個旗的條件決定的。所以遇到戰事,旗兵們往往奮勇殺敵,都努力為自己的旗撈好處,這樣自己的生活才會水漲船高,這樣的制度很好地凝聚了力量。
八旗制度為滿族人入關建立清朝政權奠定了基礎。這種特殊的制度也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特別的制度。在清朝入關以后,八旗子弟的社會地位就高了很多。因為滿清政權的成立,就是靠的八旗兵。
既然滿清成就了皇權,那這些八旗子弟也頗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意思,當然八旗中不只有滿族人,還有蒙古族人和漢族人。這也是清朝建立后,很多漢族人千方百計想要加入旗籍的原因。
在順治上位后,八旗開始分化,分為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下的分別,無外乎,上三旗的鑲黃旗、正黃旗和正白旗由皇帝掌管,其他下五旗則由各旗的旗主管理。這皇帝為了管理上三旗也是有著諸多演變的。
最開始時,努爾哈赤將自己掌管的兩黃旗交給了他最喜歡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在皇太極繼位以后他掌管的是正白旗,因為地位最尊貴的兩黃旗不在他手里,他就想方設法奪了侄子的鑲白旗,再用兩白旗換了兩黃旗。
之后,皇太極讓自己的兒子豪格掌管鑲黃旗。莽古爾泰死后被認為意圖謀反,所以皇太極收回了其掌管的正黃旗,與他自己掌管的正黃旗混編成正黃旗和鑲黃旗。他兒子豪格又去接管了正藍旗。
皇太極死后,豪格與多爾袞爭權,多爾袞扶持順治上位成為攝政王。豪格爭權失敗,身死。豪格死后,多爾袞將其管理的正藍旗與自己管理的正白旗混編為兩白旗,將多鐸所管的鑲白旗改成了正藍旗。這就是著名的八旗易色。
自多爾袞以后,滿清的八旗再未變過顏色。多爾袞死后,順治終于獲得了管理國家的權力。他恨透了多爾袞,于是飛出了多爾袞家族對兩白旗的掌控,將正白旗納為己有,將鑲白旗交給了哥哥豪格的后代。
至此,兩白旗和正白旗因為由皇帝親自掌管,而成為上三旗,其他的五旗則成為了下五旗。按照清朝的規矩,上三旗中很少會有皇族人。黃族人一般長大后就會被分進下五旗中。
要說上三旗與下五旗之間有什么區別,那主要就是奴才有區別。上三旗的奴才那都是皇家的家奴,雖然是奴才卻在民間要高人一等。下五旗的奴才那就是伺候那些王公貴族的奴才,地位就差得多了。
八旗制度的影響
清朝入關后,八旗制度讓旗人成了名副其實的上等人。按照清朝的規矩,旗人不可以與漢人通婚。所以旗人想娶漢人家的女子,一旦被人檢舉揭發,那就是壞了規矩。所以不能明媒正娶,只能納妾。
這個規矩看著挺嚴苛,其實也沒有那么嚴格的執行。順治時期這規矩被廢除了一段時間,到康熙時又恢復了。可康熙之后,這樣的規矩卻起不來什么作用。那時候沒有官職的八旗子弟可以與漢女通婚。有官職的想去變通一下也可以。
只要找人將想娶的女子入了旗籍,那就沒問題了,可以明媒正娶。到了光緒皇帝繼位時,慈禧干脆就把這規矩給廢止了。到這時候八旗子弟的光環也基本上就沒有了。
不過在八旗制度的影響下,普通的八旗子弟都享受到高人一等的地位,那些旗主自然更是權力很大了。起碼在最初,旗主的權力是非常大的。但是皇帝怎么可能讓別人擁有那么大的權力呢,于是一點點對其他旗主的權力進行削弱。
從順治時,皇帝就開始對各旗旗主的權力進行消弱,無論是政治影響力還是統轄的權力都被削弱了。到康熙時期,旗主要處理內務和軍務必須要請示康熙皇帝,得到批準才可以執行,旗主漸漸地就失去了權力,只是個擺設。
權力雖然被削弱了,但是旗主的地位還是存在的。不管本旗的人做到多大的官,見了旗主,那也得規規矩矩的請安。這就是清朝的八旗制度,一個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過的特例。
小結:
清朝是個少數民族執政的王朝。他們與漢族的傳統習慣有很大的不同,清朝的演變過程也是少數民族與漢族相互融合的過程。不過清朝的制度注定了他們的掌權者不會關心百姓民生,所以最終也只能被歷史所淘汰。
一個優秀的社會制度,一定是服務型的制度,一定是人民的制度,一定是平等的制度。所以歷史告訴我們,不合時宜的,不能順應形勢的制度,一定會被歷史所淘汰。
我們應該慶幸生在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優秀的社會制度下成長。我們要努力建設祖國,讓祖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