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為什么要定都鎬京?西周選擇鎬京的理由介紹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國姓為姬。定都鎬京、豐京(宗周)(今陜西西安),成王五年營建雒邑(又稱成周),以此為中心加強對東方的控制。周幽王時,犬戎攻破鎬京,西周滅亡。經歷戰火的宗周宮室焚毀,周宗室在豐鎬一帶再難以立足(后來這里由秦人奪回),周平王只得東遷至成周,史稱平王東遷。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西周從約前1046年周武王滅商朝起至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6年。
關中平原的優越環境
古都長安位于“有八百里平川”之稱的關中平原,處于渭河中下游地區,南倚秦嶺山脈,北臨北山山系,東部寬闊,有三四百里;西以寶雞隴坻為界,東至潼關黃河華山為界。關中平原在全國(尤其是古代)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首先,它位于中國地形大勢第二階梯黃土高原的東南部,居于黃河中游,對下游各地(中原的各政權)居高臨下,正所謂“自古帝者必居上游”。
其次,關中處于華北、西北、西南和中南幾大地區的交界處,位置十分重要,西北通戎狄,西南連巴蜀,東北接三晉,東南達荊楚。西安(長安)位于中國內地和邊疆交界的地域內立地(同樣的還有北京),提供了作為國都,維護國內統治和通融對外關系的必要條件。中國歷史前半期的邊疆壓力主要來自西北,因此前半期西安最合適,后半期則北京合適。
再者,關中四面環山繞水,天然的“四塞為固”。東有崤山、華山與黃河,設函谷關、潼關;北倚北山山脈,有蕭關、金鎖關;西控隴坻,設隴關;南面秦嶺,設大散關、武關、子午關等。
最后,關中平原沃野千里,是當時公認的富饒之地。尤其在修建鄭國渠后,大大的促進了關中農業的發展,滿足國都的糧食需求。
鎬京周邊小平原的影響
鎬京周邊八水環繞,資源豐饒,原隰相間,地面遼闊,同時又處于整個關中的中部水陸交匯的位置,因此城址不斷變遷卻總是在鎬京周圍。鎬京小平原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平原上河流密集,東有灞河、浐河,南有潏河、滈河,西有灃河、澇河,北有涇河、渭河。這八水提供了首都的生活用水和園林用水,同時也使得鎬京周邊土地肥沃,為首都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補給。
西安小平原是關中平原上最開闊的一段,臨潼以東或周至以西,南北長均不過二三十里,唯獨西安周邊長達百里,為大規模城市建設提供了必要場地。西安小平原由許多黃土臺原組成,地形高亢,不易受水災,許多宮殿都建在咸陽塬、龍首原等高地之上。
然而地理條件再好,也抵不過歷史的大趨勢。自唐朝以后,政治斗爭中心轉移至北方,而且隨著南方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海運交通的發達,西安(長安)已經不能勝任國都的要求。世界之最 www.awtjwob.cn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